官方微信 移动客户端

综合门诊部

学习与交流
人为什么要睡眠(一)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4-11-22  浏览次数:181次 

黄俊山

人的觉醒状态需要意识、思维、感觉输入、运动输出、记忆、价值判断和内脏控制等8大功能的共同配合。为了维持着大脑的觉醒,这些功能的运转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和产生相应的代谢“废料”。大脑的代谢不同于其他脏器,不能在觉醒的状态下完成其自身的代谢更新,兴奋觉醒的时间一长,其代谢更新的任务就累积起来了,达到一定程度就产生了困倦感,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有“睡眠任务”就睡,在一定的时间内仍然能克服困倦,维持着觉醒状态,但随着时间的延长,觉醒状态的稳定性会逐渐变差,这时的“睡眠任务”就显得越来越迫切,哪怕是小睡打盹也能暂缓其“窘”态。如同人无法长时间不补充饮食一样,我们也无法忍受长时间不睡眠,甚至一般人的不睡眠耐受还不及耐饥饿能力。因此,睡眠如同吃饭一样,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生理过程。但科学界至今仍不能确切地知道睡眠所有机制原理。科学家们针对睡眠的原因提出了几种说法,从养精蓄锐的浅显理论到涉及记忆处理的复杂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

1.被动传入学说

早期科学家认为睡眠是脑与身体其余部分隔离所产生的一种被动状态。如认为入睡是因为血液从皮肤流到身体内部,而醒来则是血液又回到皮肤。睡眠的被动学说一直到20世纪40至50年代都占主导地位。如认为觉醒时需要对脑给以持续的感觉输入,感觉刺激停止则睡眠随之而来,睡眠是由于脑缺乏感觉激动而引起的被动过程。

2.主动调节学说

20世纪初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根据条件反射实验结果,最早提出睡眠是由于抑制过程的广泛扩散至整个大脑皮质和皮质下中枢而引起的。但这种解释是不够确切的。因为,大量神经生理学资料证明,在各睡眠期中脑神经元的活动与觉醒状态时一样活跃,充分说明睡眠既不是脑功能的简单停止,也不是全脑功能的普遍抑制。1931年,瑞士学者赫斯(Hess)用低频电脉冲刺激猫的丘脑,导致猫的深度睡眠;而刺激其下丘脑后部则产生正常觉醒时的全部征象。说明睡眠觉醒的机制是一个双重调节系统,包括开启觉醒和开启睡眠状态两部分。有人认为,脑干上行网状抑制系统与上行激动系统功能的动态平衡,调节着睡眠与觉醒的相互转化。因此,目前已经明确,睡眠是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主动调节过程。


电话:0591-83570279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282号

邮箱:fjszyykxy@126.com

版权所有:COPYRIGHT © 福建省中医药科学院 | 闽ICP备2021002010号 | 闽ICP备2021002010号-5 | 网站建设:一九网络 | 公网安备 3501004536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