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移动客户端

综合门诊部

学习与交流
读陈世铎之《七方论》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1-05-12  浏览次数:2997次 

读陈世铎之《七方论》

李怡静

陈世铎为清代著名医家,著有《本草新编》、《石室秘录》、《辨证录》、《辨证玉函》等著作。《本草新编》在介绍各个中药之前,又对“方”、“剂”进行了论述,即《七方论》、《十剂论》。其中《七方论》为陈世铎对临床组方遣药的独到经验,其见解独特,读之获益颇丰,深受启迪,同时也有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

陈世铎认为,本草如兵,方略如将,有兵无将,则为无制之师,二者相合才可出奇制胜。他把遣方的方法总结归纳为七种:大小缓急奇偶复。

大方,大方的药物用量方面,陈氏认为方中君药用量较大,且不能少于臣药,臣药又不能少于佐使药。大方,往往会被误会成药物剂量重或者药味数量多。此处的“大”为“重大”之意,与“轻小”相反,所说并非用药之多寡,而是指用药的强大与否。何为大?味重为大,味厚为大,味补为大,味攻为大。临床中欲用补气药,以人参为君,“大”在人参,侧重人参的补益力量,而不在于多用白术、茯苓等臣佐药;若欲用攻下,以大黄为君药,“大”在大黄的攻下之力,而不在于多用厚朴、枳实等臣佐药。大方之力较小方强大,所以,重大的疾病,当用大方,不宜用小方;表里病中,里证宜用大方,表证多用轻小;远近之病,远病宜用大方,近证宜用小方。当然,用方之大小也不能一概而论,表证、近证也可用大方,根据需要选用,宜之则用之。

小方,在药量上,君药的药量相比大方要小,但和大方一样,君药药量大于臣药,臣药大于佐使药。小方与大方相对,同样不是指药量的大小和药味的多寡,而是指用药的升降浮沉,升者、浮者为轻为小。疾病轻小,宜用小方治疗。轻病多在上,上病用大方则过于沉重,药物力量下行,药物作用无法上升至病所,用药轻清才可药到病除;轻病亦多为在阳,在外,若用大方,力道太重则容易耗伤正气而助邪。与机体“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之生理特点相合。如上所述,小方不是少用药之方,而在于药性,若病小宜用发散者,也可多用柴胡;病小宜用清热养阴者,也可多用麦冬;病小宜用升提者,也可多用桔梗。陈氏还举了病小宜用降气者,可多用厚朴。此处似与上文所说升浮为小相悖,但厚朴味苦辛温,不像苦寒之大黄力量雄厚,可视为小方的活用,运用小方灵活变通,小方也可大用。

缓方,即慢治迟治。陈氏认为,上虚治上,需以缓药治之,否则药行于下便不可补;缓方治上病,补上不补下,治上不治下。此处值得思考,缓方不只治上病,如肾虚者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缓缓以补之,不为上病亦用缓方;缓方亦不只用于补法,《伤寒论》中治疗下焦蓄血证的抵当丸,就是缓攻之剂。或者,我们可以将陈氏论述的“缓”扩充起来,看作是药力留在中上焦的时间较长,并不马上抵达下焦肠道而排出体外,故可起到缓慢起效的效果,这样理解便更为妥当,也更符合临床。缓方的方法有许多种,如甘缓、味甘而行迟也;升缓,提气补气不下陷;无毒之药缓,药性平和,功不峻骤;还有丸缓,膏缓等剂型上的缓法。

急方,陈氏认为多用于急症,或者补下治下。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但也有根据标本不同,也有急治其本,缓治其标者。急攻其里,必有邪气壅塞于胸腹;急救其里,则是心肾正气阴阳消亡。急方之法有急煎浓饮汤剂,吸收迅速;也有急用大寒大热或者毒药之法,力大而迅猛,可救旦夕之危;还有缓急相济之法,在急方之中加入少许缓药,可缓病急之势,类似于反佐药的用法。

奇方,这里的“奇”为奇数之意,即单方。用一味药出奇制胜,单刀直入。譬如只有一经专病,独取一味,加大用量,便可直达病所,药少力专,药味多反而形成牵制。文中举了很多单方用药经验,如:人参救脱救绝,白术利腰脐之湿,当归治血虚头晕,川芎治头风,茯苓止泻,菟丝子止梦遗,杜仲除腰疼,甘草解毒等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那也会有人存疑,一味药虽然功效专一,但会有偏胜之弊。文中解释道,每味药物的药性均有所偏胜,人体得病也是阴阳气血偏胜导致的,单药治病为以偏纠偏,若无偏胜反而是不能治病的。单味药虽然力专,但不如药味多者力厚,那么单方会有力薄之虞吗?显然是否定的,单方药量相对较多,味亦厚;且药力专,功效强,正是味厚的体现。

偶方,偶为偶数,指两味药相合,味亦重。邪气炽盛,单味药难以攻邪,则选用两味药物共同攻邪;正气虚衰,单药难以扶正,故选两味药共复其正。二者类似相须、相使的关系。虽然药物仅有两味,但仍有君臣之分、佐使之道。如人参与当归并用,可治气血之虚;黄芪、白术同施,可治脾胃之弱;黄芪与防风相制,则去风而不助胀。

复方,即重方。例如攻补之间,或寓攻于补,或寓补于攻,或攻多补少,或攻少补多。复方可为合用数方,也可方中加他药,十分灵活。虽然灵活,但复方不是“杂方”,合方使用并不是单纯地堆砌,其精髓在于提取到数方的相同之处而相合使用,同心协力而治病,不可使功用相违背;更有甚者,使用合方时药物相反、相恶、相畏,更是必须杜绝的。复方的论述对我们临床如何使用合方也颇有启迪。

《七方论》把药方的运用归为七种,虽然不能完全概括药方千变万化的用法,有其片面之处,但对于我们的选方用药仍有启发的意义,尤其是穿插其中的经验用药,很值得深入思考研究,并应用于临床。


电话:0591-83570279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282号

邮箱:fjszyykxy@126.com

版权所有:COPYRIGHT © 福建省中医药科学院 | 闽ICP备2021002010号 | 闽ICP备2021002010号-5 | 网站建设:一九网络 | 公网安备 3501004536220001号